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國辦養老院主要收失能半失能老人
目前,人口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值,在上海、安養中心北京之後,位列全國第三,如何養老已成為每個家庭無法回避的問題。日前,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將於2015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會對本市養老服務事業帶來哪些促進作用?給老人養老會帶來哪些保障?采訪了相關部門。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高紹林說,本市於1988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全國最早的老年型城市之一。《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並借鑒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做法,是全國第一個省級有關養老服務的地方性法規。《條例》貫徹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注重創新,注重發揮市場活力。《條例》共八章四十八條,從總則、規劃與建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養老服務人員、鼓勵與優惠、法律責任、附則八個方面進行了規範。
將來要以街鎮為基礎,每個街鎮建立1-3個社區老年服務中心,整合家政、配餐、醫療、康復、志願服務等社會資源,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服務中心硬件設施建設和管理人員(3-5人),由政府出資配備,其他服務實現市場化運作。對於加盟企業、機構提出服務標准及服務質量的反饋信息,對服務質量差的企業清退出平台。借鑒北京、上海等經驗做法,也可以通過政府招標或認定,引入具有相應資質、相應規模和一定社會誠信度的社會組織,參與或直接運營已建成的社區老年服務中心,通過低收費、政府補貼、政府購買等方式,使其可持續運營。
現在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大部分還是靠家庭解決,而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靠獨生子女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問題越來越難。目前,本市公辦、民辦養老機構的設置不盡合理,職能定位相對模糊,而民辦養老機構由於存在基礎薄弱、服務不夠規範等現狀,導致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不足的失衡現像。因此,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當發揮“保兜底”作用,為最需要的老人提供專業養老服務。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這樣,可以讓更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到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博主好站推薦: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