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種植屋面與防水技術
城市是一個有機整體。隨著我國城外牆防水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現有大中城市環境的污染日益突出,在新建和既有建築外牆清洗改造中(注:我國目前既有建築總量約500億m2),大力推行“節材、節能、節水和節地”的綠色建築,完全符合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需要,而種植屋面(俗稱綠化屋面)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近讀上海新民晚報《申城居民樓如何營造田園風光?》一文(載2013年8月24日A1版),看到本市多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感慨良多。但如何擴大種植屋面的應用範圍,真正造福於民外牆防水,涉及多學科、跨部門的諸多配合問題。現就其中的防水、節水技術談點看法,因篇幅有限,其他不“節外生枝”了。
首先是防水技術。必須根據不同植物品種,因地、因時、因工程制宜,體現在種植屋面的設計、構造與選材上。人類真正為改善環境而進行綠化,只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195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凱澤中心建造了一個6層樓高、面積達12,000m2的屋頂花園。隨後,屋頂花園在國外迅外牆美容速增多,其中美國、日本、德國等在屋面構造、人工栽培土及防水材料的研究上有突出成就。他們強調柔性防水技術,采取防排並舉,綜合治理的方法。也可以說,種植屋面是一項引進技術,目前我國執行的種植屋面技術標准,主要參考國外相關標准而制定的。
與一般屋面工程相比,種植屋面出現滲漏水的頻率增多,且返修困難,經濟損失更大。其主要原因是該類屋面構造層次較多(如增加了耐根穿刺防水層、排蓄水層、過濾層、種植土層等),細部節點復雜,由於屋面荷載增大,對設防要求與選材有嚴格要求。如何兼顧屋面結構承載能力和抗裂性,正確處理雨水回用、蓄水、排水的關系,防止土壤水分干涸,確保植物正常生長等,都需周密考慮,否則由此出現的滲漏水現像在各地屢見不鮮。
而2010年建設的上海辰山植物園科研中心種植屋面,由於充分考慮該工程造型新穎、跨度大,且參觀的人行道必須跨越等特點,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竣工至今未出現滲漏水現像,受到各界好評。其核心技術是防水層系采用東方雨虹牌ARC復合銅胎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並與同類SBS改性瀝青卷材復合而成。該防水層在使用中不僅有優異的活性和抗水能力,而更為奇妙的是,當植物根系剛接觸到阻根卷材時,就會產生化學反應而止步,並在長期使用中又保持著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因此是大型綠地建設項目和地下建築頂板種植工程上首選的防水材料。
另外,我國研究種植屋面雖然起步較晚,但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如上世紀80年代前後,先後在重慶、長沙等地建成的一批植被屋面、蓄水屋面、“自然能”屋面等,都強調通過蓄水改善隔熱功能,同時解決屋面結構混凝土的開裂問題。但因南方夏天長期干旱,水分易於蒸發、干涸,當水源得不到及時補充,或後期管理不善等原因,不僅無法抑制混凝土的開裂,並使屋面滲漏水現像愈演愈烈,因此未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